今年6.9国际档案日期间,我馆紧密围绕“请听档案说”主题,策划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宣传活动。《中国档案报》6月23日第二版在“为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不懈努力”专栏中对我馆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既是对我校档案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档案工作者坚守初心、服务育人事业的充分肯定。
(一)法治筑基:创新普法筑牢安全防线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颁布五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颁布一周年,我馆于5月19日组织专职档案员开展“学法规、析案例、测成效”专题学习,夯实法治根基;同步创新推出全校线上有奖答题活动,精选档案违法案例“以案说法”,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实践,提升师生档案法治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
(二)传承文明:“世界记忆”彰显中华底蕴
我馆系统梳理我国18项《世界记忆名录》遗产,从甲骨文到侨批档案,全景展示中华文明瑰宝;重点推介2025年新晋入选的三项档案文献遗产——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通过图文线上展览,深化师生对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品格的认知。
(三)光影叙事:活化档案文献遗产
转载宣传《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镇馆之宝》《国家记忆・档案背后的秘密》两大视频系列,带领师生感受“档案+影像+故事”的文献挖掘叙事模式。从秦封宗邑瓦书到南京大屠杀铁证档案,穿越红色信仰、新中国诞生、历史修复、国家发展等恢弘篇章,借助光影资源激发师生对档案文献的敬畏与热爱。
(四)校史育人:场馆实践传薪火
5月23日表彰49位优秀校史讲解员,其中法国与刚果(布)留学生获“校史国际传播之星”,彰显“小联合国”特色;张占一、刘士勤等老教师荣膺“银龄特别贡献奖”,现场讲述对外汉语教学峥嵘岁月;通过党史馆专家培训+云端观摩抗战史料展,提升讲解团队专业素养。校史馆学生讲解员以78%的接待量肩负起校史传播的重任。
(五)使命担当:总理题字铭刻兰台初心
我馆在国际档案日启用新牌匾,匾额“档案馆”三个字取自周恩来总理1959年为中央档案馆的珍贵题词,以此深切缅怀周总理对新中国档案事业及北语发展的关怀;组织档案员学习《人民日报》专题文章,重温周总理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奠基之功,激励大家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赓续校史文脉。
法治筑基,记忆传音,校史铸魂,兰台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