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加强档案业务交流、深化校史研究工作,9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档案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馆长姜素兰的组织带领下,我校档案馆校史馆人员与兄弟高校同仁共赴清华大学校史馆参观学习,重点参观了《烽火弦歌——抗战时期的清华》专题展与“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实施十周年捐赠精品展”。
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孙海涛,副馆长朱俊鹏,科技和人物档案部主任李运峰及校史馆讲解老师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观。孙海涛馆长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近年来在校史挖掘、档案征集与展览策划方面的工作成效。随后,大家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沉浸式的参观学习。
《烽火弦歌——抗战时期的清华》:苦难与光荣并存的历史篇章
《烽火弦歌——抗战时期的清华》专题展全面呈现了清华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历程与卓越贡献。展览分为“师生救亡 抗日先锋”“南下西迁 弦歌不辍”“科学救国 学术抗战”“投笔从戎 共赴国难”四大板块,通过大量珍贵照片、档案文献和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清华师生在民族存亡关头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与担当精神。
讲解老师详细介绍了清华师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先锋作用、南迁昆明组建西南联大的艰苦历程,以及清华在航空、金属、无线电等特种研究所中为抗战所做出的科研贡献。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众多清华学子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深刻诠释了“清华人”在烽火岁月中的精神风貌。
捐赠精品展:十年征集见证清华精神传承
“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实施十周年捐赠精品展”集中展示了十年来征集到的珍贵档案实物。展品涵盖校歌油印稿、闻一多印章、抗战时期科研仪器、学生日记、名家手稿、体育文物等多个类别,全面反映了清华百余年来的办学传统与文化积淀。
展览中不乏反映抗战时期的实物档案,如抗战飞行员使用过的军用计算器、湘黔滇旅行日记、烈士证明书等,这些实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史传承的生动教材。

通过此次参观,大家深刻认识到,档案工作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与保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弘扬。清华大学在档案征集、数字化、展陈与教育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我馆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次参观既是一次业务学习,也是一次深刻的主题党日活动,更加坚定了大家做好档案工作、传承学校文脉的信心与决心。今后,我馆将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与校史研究水平,推动我校档案与校史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