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楠多校友重返母校北语:43年后一场跨越山海的重逢

作者:    时间:2025-04-28    点击数:

春日的北京语言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家人——2025年4月23日,来自斯里兰卡的1982级校友菲楠多(Fernando)携家人重返母校,开启了一场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寻根之旅。在校友会秘书长罗立祥,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王利伟,校友会副秘书长耿淑梅,以及学生志愿者的热情迎接下,这趟跨越南北半球、串联起四十年光阴的返校行程,为春意盎然的校园增添了一抹动人的亮色。


校史馆里的时光馈赠:一纸证书连起两代情谊


上午10点,菲楠多一家在学生志愿者的迎接下踏入阔别40多年的北语校门,首站便来到承载北语记忆的校史馆。

在讲解员娓娓道来的校史叙述中,菲楠多仔细聆听,时而驻足凝视展柜中的老照片,时而向丈夫女儿讲述当年在北语求学往事,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当在电脑中查询到自己的信息时,她开心地与屏幕上自己的学习记录合影。



菲楠多校友此行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向北语档案馆捐赠她的学习证书。40多年前,由于档案工作尚不完善,学校档案馆馆藏没能将北语颁发的各种证书一一收集齐全,菲楠多校友的证书就恰恰是北语缺失的类型之一。今天,菲楠多带来了她珍藏多年的证书,郑重地捐赠给母校,填补了档案馆馆藏的一项空白她动情地说,我十分感激北语对我的培养,也非常荣幸我的证书能给母校带来宝贵的价值她轻抚证书边缘的纹路,眼中泪花隐隐闪现



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王利伟代表学校,向菲楠多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她向菲楠多校友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将菲楠多校友在校学习时的学籍卡复制件作为回赠。众人在校史馆大厅中心合影时,周围的时间好似暂停,把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完好封存起来当作回忆。


一带一路与南北美食:餐桌上的文化交响

菲楠多一行从校史馆移步至一带一路国家礼品展厅短暂参观后,来到清宴楼五校友会罗立祥秘书长在此处宴请费楠多校友。雕花屏风映衬着中式圆桌,番茄牛腩的酸甜绵密、西式沙拉的清脆爽口、干炸茄子的香酥多汁、油醋汁清蒸鱼的温润细腻……道道美食的香味在鼻间肆意弥漫,食材丰富的口感在唇齿间激烈碰撞,为这场北语“家宴”奏响了欢快的乐章。



罗立祥秘书长代表学校对菲楠多校友重返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对她的捐赠表示衷心感谢。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边吃边聊,气氛友好而温馨。席间菲楠多校友谈起自己当年19岁只身一人前往中国求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得到了北语老师的关怀,至今难忘。她在北语学习一年中文后前往上海学习医学后成为一名医生,其丈夫也医生,女儿则是一名律师。谈话间,能感受到校友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温柔坚定并侃侃而谈的气质。大家都为校友事业顺利、家庭幸福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菲楠多校友谈起定居澳大利亚的生活以及当年求学此番北京旅行的经历,谈话便从悉尼歌剧院的帆影聊到北京故宫的雄伟、八达岭长城的壮观、天安门广场的恢宏,从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谈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罗立祥秘书长化身“文化使者”,既为客人讲解菜品名字富含的诗意,又幽默地介绍了诸多中国传统习俗,席间笑声不断。餐桌上菜品丰富,但也留下了个小小的“遗憾”:校友女儿没有吃到喜爱的菠萝咕咾肉水煮鱼和饺子。这美丽的“遗憾”会成为此次旅程珍贵回忆的一部分更是下一次牵引着校友们回到母校,回到北京,回到中国的念想。





寻书·寻根:漫步记忆的经纬线

午后,菲楠多一家在学生志愿者引导下开启怀旧之旅”。梧桐书坊,她翻看最新的汉语教材,感叹时光飞逝,如今的汉语教学已经进展如此迅速;来到图书馆门前,校友惊喜这里与从前别无两样,志愿者为校友一家留下珍贵的合影;当走过留学生宿舍时,菲楠多校友突然加快脚步,指着6号楼激动地说:看!我上学时就住在这里!”她的女儿笑盈盈地看过来,踮脚张望的模样,仿佛正透过时光窥见母亲青葱岁月的剪影。


咖啡香里的约定:不说再见的告别

下午,这场返校之旅在校园麦当劳的咖啡香中迎来尾声。菲楠多校友捧着校友会赠送的纪念礼物非常感慨。她说,“北语的改变令人惊喜,但那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始终未变。临别前,一家人与志愿者互留联系方式,约定明年一定要再次回到母校,参加“世界文化节”的盛会,以弥补此次遗憾。当载着一家人的车辆缓缓驶离,教学楼的白墙正将午后阳光折射成七彩光谱——恰如这所小联合国始终闪耀的多元文化之光。


此次访问不仅续写了北语校友网络的国际篇章,更通过家庭式的深度交流,生动诠释了文明互鉴的人文内涵。正如罗立祥老师所言:校友回家的脚步,永远是母校最美的风景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新综合楼B座一层123房间 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电话:(0086)010-82303036   邮箱:zhda@blcu.edu.cn

Copyright@ 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