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记忆名录的由来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旨在促进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的不可替代的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指出,文献遗产指“对一个社群、一种文化、一个国家或整个人类具有重大和持久价值的单一文献或一组文献”,介质和载体可以是各种类型。
世界记忆名录分为国际名录、亚太地区名录和国家级名录三个级别。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世界记忆国家级名录的国家。《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每两年评审一轮,每个国家每轮可以独立申报2项,国家间联合申报项目数量不受限制。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74个项目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二)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18项档案文献遗产


(二)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重大意义
世界记忆项目作为与世界遗产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之一,致力于促进具有世界意义的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申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具有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是为了践行“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的使命。按照《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申报和评审规则,它要求揭示档案文献遗产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展示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记忆项目希望通过文献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存在和意义的认识,从而促进各国人民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
档案文献是真实的历史,真实最有说服力。目前我国已有18项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构成了世界记忆独特的中国序列。这些档案文献遗产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深刻记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透过这些入选文献遗产,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因此,保护利用好入选档案文献遗产,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世界认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图文素材来源: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杂志、新华社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