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向母校北京语言大学捐赠珍贵文献

作者:    时间:2025-06-10    点击数:

64日下午,北语杰出校友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专程到母校,将其部分代表性学术著作《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教材和硕士论文《哲学与保存西红柿》(1974年西班牙语版)及部分珍贵老照片捐赠给校史馆。档案馆校史馆馆长王利伟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白乐桑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乐桑教授数十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他首字本位教学法,重构了西方汉语教学体系;作为法国国民教育部首任汉语总督学,主导制定了全法汉语教学大纲,推动汉语正式进入法国国民教育体系;长期致力于中法语言文化交流,培养大批汉学人才,是促进文明互鉴的杰出使者。曾获颁“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4)、“中华优秀图书特殊贡献奖”(2017)、“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终身成就奖”(2018),以及法国文化教育界最高荣誉勋章“学术棕榈司令勋章”(2015)。

此次白乐桑教授捐赠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是全球汉语学习者的经典教材,以其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生动的教学方法,不仅为汉语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还为汉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白乐桑编著《汉语语言文字启蒙》La Compagnie出版社,2008


另一部捐赠品哲学与保存西红柿》白乐桑1968-1973年就读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期间,于1972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他以西红柿保存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从法国读者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的当代哲学、古代哲学、朴素辩证法(比如虚实、阴阳等),充分展现了其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交流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论文曾受到法国《世界报》的好评,1974年被翻译为西班牙语。

白乐桑著哲学与保存西红柿》西班语版西班牙安纳格拉马出版社,1974年)


白乐桑教授的捐赠不仅丰富了北语校史馆馆藏资源,也为师生提供了了解白乐桑教授早期学术思想和研究历程的珍贵史料,学校将妥善保存并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次捐赠活动不仅体现了白乐桑教授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也为中法文化教育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相信在白乐桑教授等众多校友的支持下,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在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捐赠前,白乐桑教授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校史馆,深情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在北语求学的难忘岁月。

19731119日,作为中法恢复文化交流后首批法国公派留学生,他从遥远的法国来到了月球般的中国,抵达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看着展板上的老照片和熟悉的老师名字,白乐桑教授动情地讲述:初到中国时,北京语言学院一位讲意大利语的老师到机场接他,半夜入住10号楼3层宿舍;和中国同学相处发生“文化冲突”;非常喜欢汪宗虎老师现代汉语课和金德厚老师文言文19745月在北京吉普车制造厂学工……这些经历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在北语留学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白乐桑教授说,这不仅影响了我的职业发展,更深刻塑造了我的文化认同。可以说,初次到中国的这段时光就像我的第二次生命,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特别强调:“我不仅仅是喜欢,而且比喜欢更高一层,是难得。北语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的大门,这段求学时光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新综合楼B座一层123房间 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电话:(0086)010-82303036   邮箱:zhda@blcu.edu.cn

Copyright@ 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微信二维码